粗放管理,打造自給循環有機農場
嘉義東石,人們對於這裡的第一印象,總是那肥美的蚵仔及新鮮的水產,但鄉內的蔦松村,居民則大多以農業為生。「十甲有機農場」的主人蔡一宏,管理上百公頃農地,卻能每天從容不迫、談笑風生;他以獨特的「粗放管理」經營理念,讓東石鄉上百公頃休耕農地恢復雜糧輪作,更創造了台灣最大面積的小麥田。雖然他自己的農場是經過有機驗證,但他不強調所有跟他的農民都要到達有機驗證,只希望農民降低成本(使用自製肥料、留種)、省工(不噴藥、機器除草、機器播種),利用輪作、農漁牧循環充分利用環境資材,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友善環境、有機健康的農產品。由於農場生態循環自成一格,為了解決端不上市場的次級農作物,蔡一宏在他的有機農場旁,規劃一區,放養了近700多隻母土雞(他的養雞場正在申請有機驗證,因為距離自家有機農場的堆肥場過近,驗證單位請他改善再申請,其他部分都合乎標準,可以說是準「有機」蛋了)。這裡的雞吃得很豐盛,他自備攪拌器,蒐集附近蚵殼磨成粉,自家栽培的有機花生炒過後剩下的殼,搭配同樣產自農場的薏仁、玉米、米糠,就是一頓純本土大餐,加上十甲地割也割不完的野草,完全沒用過進口飼料。而這些雞的糞便成為農場天然的有機肥,再一次回饋大地,自給自足不斷循環。
友善環境的幸福雞蛋
不同於一般格子籠養蛋雞,自然散養的土雞2-4天才產一顆蛋,蔡一宏也得透清早去採集雞隻們到處下的蛋。雖然集蛋困難,產量也低,但蔡一宏堅持養雞和他的農場耕作一樣,秉持自然粗放的理念。剝開蔡一宏放養雞蛋的蛋殼,可以發現氣室佔的比例很小,即使是生雞蛋,蛋膜也非常堅韌不易破損;蛋體濃度極高,不僅蛋黃可以示範「插牙籤」絕技,蛋清也呈現內外兩層。無論是下鍋煎成荷包蛋,還是以醬油香料煮成滷蛋,都非常能夠顯現放養雞蛋的特色:蛋黃綿密、蛋味濃郁、口感富有彈性!
雞蛋內膜超堅硬,就算殼剝掉了也不會破喔! 蛋白分為濃蛋白與稀蛋白兩層
雖然友善環境產品因成本緣故售價較高,但若以成人每週全蛋攝取建議為每週2~3顆來計算,我們每週購蛋預算只需多幾十塊,就能多一盒幸福蛋雞生產的友善好蛋,並且為家人帶來健康,更替台灣有機農業創造良善的循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